昨天新作品“薄柔纜/Dr.Brown”上架,講述為台灣東部醫療奉獻40年並創立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薄柔纜醫師的故事.然後今天我就收到薄柔纜醫師的孫子薄皓嶺的訊息..
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和啟發!
這也再次提醒著我:我們在做的每件事和每個決定,都會影響到我們意想不到的人事物,所以我們都要努力作對,做好 !
這就好比我當初研讀薄柔纜醫師的故事給我的感動一樣:
薄柔纜醫師一個外國傳教士來台為東部醫療服務40年,從一手拿刀開山闢路深入深山峻嶺一手捧藥為原住民治病到成立門諾醫醫院,他擔任院長期間甚至從來沒有支領醫院的薪水,僅靠每月教會的補貼度日,連回美國探親機票錢都得預支教會為他們預備的養老金.
他的那句話「去美國很近,來花蓮很遠」, 除了凸顯了台灣偏鄉缺乏醫生的困境,他的感慨更令人動容,進而感昭了許多歐美台灣醫界人才相繼回國為台灣東部醫療服務.
台灣不是他出生地 但他27歲時就將人生全奉獻給台灣東部醫療40年,一個外國人能這樣為台灣奉獻一輩子,我也再次問自己:身為台灣人,我們是不是可以做更多?
謝謝你 Dr.Brown
P.S.有人在問這首歌音樂的取樣,這首歌創作初期我與加拿大製作人CNFMUS討論下決定取樣蕭泰然大師的作品“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
希望這取樣可以跟薄柔纜醫師「為主服務」的信念互相輝印.